400-888-4851
针对自闭症儿童的特殊需求,家庭训练需要建立系统化培养方案。通过日常场景的自然介入,逐步提升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与社会化水平。
训练维度 | 关键目标 | 实施频率 |
---|---|---|
生活自理 | 基础生存技能掌握 | 每日强化 |
社交互动 | 人际关系建立 | 情境教学 |
日常洗手训练可分解为八个步骤:挽起衣袖、打开龙头、湿润双手、涂抹皂液、搓洗指缝、冲洗泡沫、擦干水分、整理衣袖。家长示范时需同步进行语言提示,每个动作完成后给予即时反馈。
餐具使用训练从塑料餐具开始,初期选择深度较大的餐盘。家长可采用手把手辅助法,逐渐过渡到口头提示,最终实现独立进食。每周记录完成度,建立可视化进步图表。
公共场合行为准则通过情景模拟进行教学:超市购物前进行角色扮演,练习商品取放规范;观影前观看社交故事视频,建立影院行为预期。每次外出后制作行为记录卡,用贴纸标注遵守情况。
交通规则教学采用实景拍摄法,录制日常出行视频,标注正确行走路线。每周回看视频强化记忆,逐步建立道路安全意识。
互动游戏分层次开展:初级进行肢体接触类游戏(追逐、转圈),中级开展规则性游戏(轮流拍球),高级实施角色扮演游戏(模拟购物)。每个阶段设置明确目标,完成80%正确率可升级。
情绪识别训练使用特制表情卡片,从基础表情(喜怒哀乐)到复合表情(惊喜、害羞)逐步过渡。配合情景故事讲解,建立表情与情境的对应关系。
家庭成员角色认知通过责任分工实现:设置每日值日生制度,轮流负责餐具摆放、垃圾处理等任务。使用可视化任务板记录完成情况,每月评选家庭服务之星。
社会角色体验采用情景模拟法:设置超市购物、医院就诊等主题游戏,使用实物道具进行角色扮演。录制模拟过程视频,用于后续分析改进。
情绪识别采用五感记录法:当孩子出现情绪波动时,引导记录身体反应(心跳加快)、表情变化(皱眉)、行为表现(跺脚)等特征,建立个人情绪档案。
替代行为训练方案:当出现拍打行为时,立即提供减压球;出现尖叫时,引导使用沟通板。建立行为替换清单,逐步用恰当方式替代问题行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