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飞百培优始终践行“正习惯、提分数、增自信”的教育理念
  • 飞百培优已在北京、沈阳、武汉、西安等城市建立教师基地
  • 飞百培优始终坚持录取211/985院校毕业的好老师

400-888-4851

提升记叙文结尾效果的6种创新方法

来源:荆州飞百培优 时间:12-06

提升记叙文结尾效果的6种创新方法

记叙文收尾技巧深度解析

理性升华法

在叙事收束时进行理性提炼,通过简短的评议实现主题深化。臧克家《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》的收尾堪称典范:"他,是口的巨人。他,是行的高标。"这种结尾方式将人物特质凝练成格言式评价,使读者获得认知升华。

典型作品 收尾特色
《竞选州长》 自我解嘲式署名形成强烈反讽
《海市》 现实场景揭秘破除幻想

情感共振法

碧野《天山景物记》收尾处"私心里很想找个机会去重游天山"的直白表述,将作者眷恋之情自然流露。这种情感表达要注意避免空泛,需建立在前文具体描写基础上。

鲁迅《狂人日记》"救救孩子"的疾呼,通过情感浓度引发读者共鸣。实际写作中可尝试将个人体验与社会关怀相结合,如某学生作文以"那只受伤的麻雀最终飞向蓝天"收尾,暗喻生命顽强。

结构呼应法

《变色龙》收尾与开篇形成闭环:警官裹紧大衣的动作重复出现,强化人物形象特征。在考场作文中,可设计物品意象的多次出现,如以"褪色的红领巾"贯穿全文,结尾点明其特殊意义。

《当记忆流经奥斯维辛》首尾均以特定时间节点展开,形成时空呼应。这种手法适合处理历史题材,通过今昔对比突显主题。

诗意点染法

《驿路梨花》引用古诗收尾,将具体叙事升华为意境营造。学生可尝试化用课内古诗文,如写亲情故事以"谁言寸草心"作结,既显文采又切题。

某优秀作文描写古镇变迁,结尾处"青石板上苔痕绿,不见当年撑伞人"的自创诗句,既保留画面感又引发思考。这种创作需注意与文章整体语言风格协调。

场景留白法

《月光曲》以兄妹苏醒发现贝多芬离去收尾,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。在校园题材写作中,可设计"教室窗台上的绿萝悄悄抽新芽"这样的细节收尾,暗示成长主题。

某获奖作文讲述祖孙情,结尾定格在"奶奶站在巷口挥手的身影渐渐模糊",通过视觉意象引发情感共鸣。这种手法需注意描写的具体性和独特性。

双关隐喻法

《蝴蝶的金翅膀》结尾虚实结合,既指实际生物特征,又喻指发现美的能力。学生可尝试物象双关,如以"断了线的风筝"既写实物又喻指成长独立。

某中考满分作文写学骑自行车,结尾"父亲悄悄松开的手,是我人生最稳的支撑",通过动作细节实现双重表意。这种写法需要前文充分铺垫。

课程导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