评估项目 | 达标标准 | 注意事项 |
---|---|---|
课程体系设计 | 3年进阶式课程规划 | 需包含传感器应用阶段 |
教学设备配置 | 人均1套标准教具 | 检查设备更新周期 |
师资认证 | 工信部认证证书 | 核实证书有效期 |
教学空间规划直接反映机构专业程度,标准机器人教室应划分理论讲解区、实践操作区和作品展示区三大功能区域。重点关注教具存放柜是否实施分类管理,操作台防静电处理是否符合规范,安全防护措施是否覆盖电源接口等关键部位。
优质机器人课程应实现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的科学配比,建议实践环节占比不低于70%。通过试听课观察教师能否将传感器原理、机械传动机制等抽象概念转化为具象化操作任务,例如通过搭建避障小车理解红外传感原理。
正规培训机构应在协议中明确标注课程调整机制,包括但不限于补课规则、教师更换通知时限、设备损坏处理流程等细则。特别注意退费条款中是否注明未开课全额退款承诺,以及课程转让的具体限制条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