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程机械操作规范是保障作业安全的基础准则,操作人员应当系统掌握设备启动作业全流程的技术要求。设备检测作为首要环节,直接影响后续作业安全系数。
操作前需完成设备状态全面确认,重点核查照明系统与信号装置工作状态。转向指示灯、制动警示灯等关键信号设备必须进行功能性测试,确保其可视性符合安全标准。
动力系统启动前应确认变速操纵杆处于空挡位置,配备紧急制动系统的设备需检查制动压力数值。设备启动区域需保持空气流通,封闭空间作业必须配置专用通风设备。
设备进入作业状态后,操作人员需实时监控气压仪表数值,达到标准工作压力方可进行位移操作。特殊制动系统设备需按照操作手册要求逐步解除制动锁定装置。
行进过程中铲斗应保持离地400mm的安全高度,复杂地形作业需提前规划行进路线。遇到坡度超过15度的作业面时,建议采取分段式作业法降低设备侧倾风险。
设备牵引作业时,必须使用专用牵引装置并保持5米以上安全距离。任何情况下禁止人员在设备与牵引物之间站立,夜间作业需额外开启警示频闪灯。
作业结束后应将设备停放于水平地面,铲斗完全着地降低重心。液压系统需通过多次操作控制手柄进行压力释放,确保各液压缸处于无负载状态。
坡道停驻时必须使用专用楔形垫块固定轮胎,电气系统关闭后需检查门窗闭锁状态。设备长期停用时应断开电源总开关,蓄电池需进行定期维护充电。
轮胎充气作业需使用专用压力表监控,操作人员应位于轮胎侧面位置。高温环境停驻超过2小时需进行轮胎温度检测,避免橡胶材料热老化加速。
作业阶段 | 核心检测项 | 安全标准 |
---|---|---|
启动前 | 信号装置检测 | 转向/制动灯全功能正常 |
作业中 | 工作气压监测 | ≥0.7MPa可移动设备 |
停机后 | 液压系统卸压 | 操作手柄往复10次以上 |